欢迎您访问呼和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网站!
2025年05月12 星期一

出国旅游回来突然生病?警惕 "输入性疟疾" 的无声威胁

发布日期:2025-05-12 浏览量:19

字号:

天气转暖,出入境旅游和商务活动进入活跃期。市疾控中心提醒:赴非洲、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区的归国人员,若出现周期性发热、寒战等症状,需警惕“输入性疟疾”,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。

一、什么是 "输入性疟疾"?家门口的 "境外来客"

疟疾是由疟原虫通过按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,全球每年报告病例超2.4亿例。我国自2021年实现疟疾消除目标后,本地已无疟原虫传播,但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。呼和浩特市近三年累计报告输入性疟疾5例,均有境外疟疾流行区旅居史。

输入性疟疾就像潜伏在旅行箱里的“不速之客”。在疟疾流行区被携带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,病原体可能在体内潜伏7-30天,回国后随着免疫力下降而发作,典型症状为“定时炸弹式”发热——每隔48-72小时突发高热(可达40℃),伴剧烈头痛、肌肉酸痛,退热后全身大汗,常被误认为 “感冒”或 “中暑”。

二、哪些人需要重点警惕?三类高风险人群请注意

01赴疟疾流行区旅行者:

柬埔寨、尼日利亚等国家仍处于疟疾流行区,尤其是野外作业、露营爱好者,按蚊活跃的黄昏至凌晨时段易被叮咬。

02境外务工人员:

非洲矿区、东南亚建筑工地等蚊媒密度高的工作环境,未采取防护措施者感染风险较普通游客高5-10倍。

03免疫力低下人群:

儿童、孕妇及慢性病患者感染后更易发展为重症,曾感染过疟疾的归国人员也需注意复发可能。

三、 "防蚊" 到 "诊疗":全流程防护指南

图片1_副本.png

01出国前:知己知彼,有备无患

查询疫情地图:通过 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”官网或“旅行健康网”了解目的地疟疾流行情况,必要时提前服用青蒿素类预防药物(需遵医嘱)。

装备升级:携带含避蚊胺(DEET)的驱蚊剂(浓度 20%-30% 为宜)、长效驱蚊手环,选择长袖长裤、浅色衣物,住宿优先选有空调或纱窗的房间,备用便携式蚊帐。

02旅行中:主动防御,拒绝 "蚊" 袭

黄金防护时段:傍晚至次日清晨是按蚊活动高峰,避免在树荫、水池等潮湿区域逗留,外出时全身喷涂驱蚊剂,睡前检查房间蚊虫。

可疑症状速查:若在疫区出现发热,即使症状轻微,也应立即使用疟疾快速检测试剂自查(可从国内提前携带),阳性者第一时间联系当地医疗机构。

03回国后:持续观察,及时就医

28天健康监测:从疟疾流行区返回后,连续4周记录体温,若出现周期性发热、畏寒、乏力等症状,立即佩戴口罩前往市第二医院(市级疟疾定点诊疗机构),主动告知旅行史。

避免二次传播:患者血液中疟原虫可能通过输血传播,患者不可作为献血员。

四、呼和浩特在行动:织密输入性疟疾“防控网”

智慧监测:部分二级以上医院接入 “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”,提高疟疾早期识别能力和报告及时性;

精准诊疗:市疾控中心储备足量双氢青蒿素哌喹片、 注射用青蒿琥酯等抗疟药。

“疟疾可防可治,关键在早发现、早治疗”。只要做好防蚊措施、主动报告旅行史,完全可以避免重症风险。

五、消除疟疾,人人有责

今年4月26日是第18个“全国疟疾日”,主题为“严防输入再传播,巩固消除疟疾成果”。市疾控中心呼吁:

1.旅行社及用工单位出发前开展疟疾防控培训,为游客和员工配备必要防护用品;

2.归国人员主动配合健康监测,切勿因 "怕麻烦" 隐瞒旅行史;

3.公众夏季注意居家防蚊,及时清理阳台积水,降低本地蚊虫滋生风险。

当您从“诗和远方”回到呼和浩特的温暖家中,别忘了给身体一个“安全检疫期”。警惕输入性疟疾,既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,也是守护我们来之不易的“无疟”家园。让我们共同筑牢防线,让疟疾这个 “古老的瘟神”永远成为“境外传说”。